新老虎机平台

图片

首页 >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索 引 号:    012948253/2018-00152 信息分类:    卫健、妇女儿童、体育 / 重点工作 / 通知
发布机构: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18-03-16
生效日期:    2018-03-09 废止日期:    2018-12-31
信息名称:    新老虎机平台2018年全市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  号:    宁卫基妇〔2018〕5号 关 键 词:    新老虎机平台2018年全市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新老虎机平台2018年全市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宁卫基妇〔2018〕5号

各区卫生计生局,江北新区社会事业局,市属医院,市疾控中心,市药具管理站: 

    按照省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相关文件要求,新老虎机平台制定了《2018年全市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39 

     

     

    2018年全市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健康南京建设,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持续加强服务体系及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和母婴安康工程,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运行活力,大力实施,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推动全市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一、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以提升城乡居民对基层服务的依从度为重点,立足健康守门人基本定位,强化政策措施的有效激励作用,加强能力建设,拓展服务项目,努力提高基层首诊比例。 

   (一)深入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优化基层卫生资源布局。适应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变化等新的发展形势,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区域性基层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参照二级医院标准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壮大基层资源总量,加快形成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新机制。 

  2、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根据省部署,对照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示范标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全面参与,改善就医环境,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择优推荐参加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百佳卫生院遴选。年内,建成省级基层卫生十强区1个、省级示范卫生1个、省级示范村卫生室10个。积极创建省级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市级基层特色科室20个。 

  3、推进社区医院和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建设。以建立基层首诊制度、构建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方向,着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中心化平台服务作用。创建一批社区医院。加快新老虎机平台2所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建设,制定实训基地分年度推进计划,促进实训基地区域资源共享。 

  (二)进一步深化基层运行机制改革 

  4、完善基层绩效分配政策。落实《关于调整新老虎机平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水平的通知》(宁人社〔2017〕)103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宁医改〔20171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线范围从绩效工资基准线水平130-135%调整为151%,同时,在调控线范围基数上适当增加的10-15%绩效工资总量部分,其幅度相应调整为11-17%。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获取合理报酬。对于基层卫生骨干人才推行协议工资制,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5、调整基层医疗服务价格。配合市物价部门加快调整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价格,增补和调整体现基层特点的巡诊、出诊、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务价格,按照医生技术等级增设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一般诊疗费项目。 

  6、创新基层编制管理。统筹调度区域内事业编制数额,动态调增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主要用于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数额。用足现有人员编制,用于基层卫生人员补充。对于基层编制数额难以满足业务开展需要的,可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办法保障工作开展。对编制外人员实行同岗同工同酬,并按照编内人员标准参加统一的社会保险。 

  7、提升基层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基层卫生人员中高级岗位比例,推进基层卫生人员高级职称超岗位聘用。对基层引进的急需紧缺型人才,采用特设岗位的办法,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对优秀的基层卫生人才优先晋升和聘用。 

    (三)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 

  8、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招聘。以区为单位,面向全国,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对经公开招聘难以形成竞争的岗位,可适当放宽报名条件、降低开考比例;仍然无法招聘到适岗人员的,可采取校园招聘方式。对于新招录的卫技人员可由区级医院统一管理,实行区管镇(街)用、区聘镇(街)用,根据工作需要派驻基层医疗机构使用,促进形成卫生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9、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方式。全年市级组织两次公开招聘。增加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总量。以区为单位整体确定免费培养岗位编制总额,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分配实行区域内统筹安排。探索实行弹性培养制度,鼓励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对象作为行业社会人管理,促进形成全科医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10、加强基层在职人员培训。依托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开展基层卫生人员轮训,加大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基层医技人员转岗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继续组织开展40名镇(街道)卫生院医技护人员、55名乡村医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务实进修,做好相应考核管理。组织全科医生出国研修。 

  11、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收入待遇。做好新一轮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工作,落实财政补助,加强跟踪督查。鼓励设立基层卫生人才专项补贴,根据服务地区边远程度划分不同等级,给予差别化补助;按一定标准享受住房、交通或购车补贴。对区级医院派驻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医务人员,其收入报酬要高于当地区级医院同学历同年资人员。 

  12、促进优秀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全面落实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医生下基层服务不受执业地点限制的要求。对于影像、检验、心电等基层紧缺的专业人才,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与区级以上医院共享专家资源。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确保常年有一批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工作。鼓励城市医院退休医务人员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13、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鼓励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探索培养驻村护士。落实乡村医生定额补助标准、一般诊疗费政策和村卫生室运行经费保障。推动提高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档次,乡村医生参加医疗责任险、工伤保险,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险待遇范围。开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推进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编管理。 

  (四)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精准服务 

  14、推行基层首诊式签约。落实《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以社区为单位推进家庭医生工作室全覆盖。将基层首诊式签约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体形式,新增省级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创新试点,促进签约服务工作与基层首诊目标有效对接。坚持稳定数量、保证质量,突出服务绩效和效果考评,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向防治结合型转变。年内,力争普通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5%左右、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0%。引导上级医院临床医生到基层开设名医工作室。 

  15、优先做好重点人群签约服务。明确上门服务内容和规范,优先做好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城镇低保人群、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工作。对于签约的低收入人口,家庭医生团队每月面对面访视不少于1次。开展以家庭病床为重点的预约上门服务。组织家庭医生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五进活动,试行整体集中签约,扩大签约服务影响力。 

  16、推广应用签约服务项目库。开展省级项目库创新应用联系点试点,各区要根据《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2017版)》,研究制定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精品服务包。各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服务能力,组织设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面向辖区居民选择的签约服务菜单,实现城乡居民自主点单式签约。 

  17、提升签约服务履约能力。研究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职责,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准入管理,采用竞聘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选聘团队长及团队成员。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设施设备配备,创造条件为家庭医生团队配备统一的出诊着装、设施设备、交通工具等。试点开展以24小时呼叫中心为平台的家庭医生全程服务。组织开展全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技能竞赛。 

  18、全方位开展签约服务宣传。各区要编印家庭医生服务宣传手册,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通过多种载体和途径,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和服务内容,引导社会舆情,提高群众签约知晓率。组织开展“5·19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出台《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建立以签约居民为主体的反馈评价体系,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公开评价结果。 

  19、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强医养结合监测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巡诊、社区护理、家庭病床等适宜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老年人主动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五)协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人均不低于90元。按照先预拨、后结算方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认真落实《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按照实际完成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组织开展区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秀实施方案评选展示活动,并推荐省级评选。 

  21、细化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各业务条线按照同方案、同部署、同指导、同考核、同奖惩要求,协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专业指导网络,调整充实人员力量,建立分条线的技术指导联络员制度。督促各区落实项目工作经费,用于项目宣传、培训、指导、考核等经常性工作。各区管理、指导组织体系与协同机制建立情况列入2018年度市级绩效考核内容。 

  22、扎实做好新版服务规范培训。全面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依托省基本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人员分类注册、在线培训,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将学习时长、学习效果、工作成效等与个人收入待遇挂钩,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市、区级专家技术指导组作用,研究规范标准,为基层开设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等服务平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水平。 

  23、探索建立项目宣传长效机制。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政府公益宣传内容,策划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不同阵地的宣传优势,不断提升群众对项目的知晓率。 

  24、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执行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创建省级新一轮项目创新联系点。以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按照管理指南、人员考核、质量评价、监测评估、宣教内容五统一的要求,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能力,规范合理用药,让群众享受到同质化、标准化的服务。提升基层传染病报告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25、扎实开展绩效评价考核。建立统计报表数据溯源与追责机制,突出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报表数据一致性和服务真实性的考核权重。集中开展一次健康档案核查行动,及时清理迁出、死亡等人口及重复档案。强化区级绩效考核主体作用,将居民感受度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加强问题整改与责任落实,考核及整改结果与结算补助经费挂钩,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情况。做好全国、省级绩效考核迎查准备工作。 

  (六)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 

  26、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与《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要求,升级改造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按照市平台规范每天完成与市、区两级平台居民健康数据的共享交互,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市健康档案浏览器和智能提醒服务,进行常态化的使用管理。依托全市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分级诊疗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等,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社区预约、双向转诊、财务管理、基层报表、绩效考核等功能,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维护管理责任逐步交由签约家庭医生团队负责,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合格率和使用率。以区为单位,向签约居民全面开放健康档案信息查询服务。通过市、区两级平台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一体化管理,开展绩效考核和业务监管。  

  27、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市卫生信息平台、市分级诊疗系统,利用移动终端、物联网等设备,推进一体化的家庭医生工作站和综合管理,方便家庭医生开展注册认证、个性化签约、移动支付服务,提供预约、咨询、随访、转诊、健康管理、报告查询、延伸处方等服务,及时记录相关服务信息,建立与专科医生网上沟通渠道,做好签约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监测评价。 

  二、提升妇幼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以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按照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改革发展,强化政策监管,做好优质服务。 

  (一)夯实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28、加快妇保院规划建设。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建标〔2017238号)、《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4年版)》(苏国土资发〔201575号)等文件要求,提高建设用地标准,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为实现全周期服务目标预留发展空间。加快市级妇幼保健院东扩规划建设;推动新五区妇幼保健所提档升级,80万人以上的涉农区原则上按三级妇幼保健院规划建设,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达到100亩左右。规划建设的区级妇幼保健院取得实质性进展。 

  29、完善妇幼服务体系。按照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内部科室设置规范,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儿保和计划生育门诊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适时组织验收,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年内建成30个市级示范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继续按照国家、省要求,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创建工作,新建1-2个国家、省级优质服务示范区,同时,对2015年创成的示范单位进行复查。 

  30、加强妇幼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妇产科、儿科、助产等紧缺人才现状研究,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各区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加强妇幼人才引进储备,依托上级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救治中心等机构,加紧开展引进医学生培训工作。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儿科专业,落实儿科医生进产房制度。做好妇幼健康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人才申报工作,推动技术进步和服务改善。 

  31、提升妇幼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新老虎机平台妇幼系统二期为契机,建设并完善以妇女和儿童健康档案为中心、贯穿妇幼健康服务业务全过程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优化现有妇幼健康服务流程,向孕产妇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便民服务。各区、各三级医院全面接入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实现妇幼数据和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的互通融合、共享调阅。将医疗机构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对接使用情况作为资金拨付、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评审、市区考评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务实做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妇幼保健院要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共享调阅。 

  (二)筑牢母婴安全屏障 

  32、建设高质量救治中心。贯彻落实《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推进救治中心内涵建设,实现救治中心和救治中心重症监护室全覆盖。开展高危孕产妇筛查评估和专案管理,建立救治中心全员培训制度,救治中心产科、新生儿科所有医护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专业培训。建立健全救治中心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将救治中心划定区域内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情况、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成功率、基层能力提升情况等列入考核内容。依托省救治指导中心力量,加强传染病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传染病救治水平。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努力将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33、落实救治管理制度。贯彻落实24项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组织专题培训,开展制度落实情况督查,督促各区各单位全面落实《江苏省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试行)》等制度。开展妇幼健康信息数据专项督查,加强数据质控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质量,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评审,建立可避免死亡病例约谈问责制度。 

  34、规范生育全程服务。指导基层优先做好孕产妇、06岁儿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广应用《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2017版)》,实现签约服务率达到70%的目标。扎实推进电子版《母子健康手册》的发放工作。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广泛开展以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新生儿安全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加强高危孕产妇、再生育人群、流动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生育咨询服务,为目标人群及时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卡)和定期健康检查,规范做好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提高早孕建册(卡)率、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率。建立未建册(卡)孕产妇死亡占比考核通报制度。 

  35、强化助产技术服务。根据省助产技术服务评审标准,规范助产机构房屋设置、设备配备和产科流程,指导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加强产房标准化建设,对孕产期保健科室进行功能再造,减轻医务人员的服务压力。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预案管理,推广入院服务一站式管理新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助产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母婴急救、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督促各医疗机构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 

  36、全面提升救治能力。组织参加全省妇幼健康服务技能竞赛,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前十位死因疾病救治培训工作,提升同质化救治水平。发挥综合医院重症医学技术优势,积极参加省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重点加强基层危急重症识别、救治、转诊服务能力培训,提升救治质量和效果。 

  (三)深化健康服务内涵 

  37、实施出生缺陷防治工程。全面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建立产前诊断(筛查)工作网络。继续扎实开展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根据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要求,协调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38、开展生殖健康进校园活动。联合市教育局、市计划生育协会、南京市高校计划生育联合会、市药具管理站,通过专题讲座、同伴教育,配置免费避孕药具自助发放机等形式,扎实开展生殖健康进校园活动。 

  39、做优妇幼重大公卫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保证项目质量。逐步扩大妇女两癌检查和补服叶酸覆盖面,确保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宫颈癌检查人数不低于14万。认真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降低母婴传播率。根据国家要求,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与城乡居民医保衔接工作。 

  40、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加强新生儿访视工作,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推广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等适宜技术。加强儿童营养干预,实施婴幼儿科学喂养策略。在各级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综合性医院儿童保健科开展省级基地建设活动,争取年内创建1-2家左右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加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积极防治儿童传染病和重点疾病。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现状,着力实施普惠性健康工程,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项目。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综合考核体系,降低高度近视率。 

  (四)强化特色提高质量 

  41、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按照新老虎机平台做好分级服务的有关要求,继续做实做细。探索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的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或专科联盟,根据双赢的原则,搭建第三方平台,对接需求和供给,商定可操作、可考核、可实现的建设目标,明确权利义务和利益分配,签订协议,分步实施。大力发展基层妇幼专科建设,积极扶持基层建成产儿科特色科室。力争新老虎机平台建成两个有明显成效的妇幼联合体。 

  42、加强母婴照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将母婴室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摸清区域内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数量,对照配置率,查漏补缺,完成新改扩建100个标准母婴室任务。做好对母婴生活照料服务行业协会的指导工作,在出台行业管理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市月子中心评级挂星,定期发布服务红黑榜等措施,规范和加强市场化管理和服务。 

  (五)加强监管确保安全 

  43、依法强化服务监管。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指导基层依法依规开展母婴保健技术准入,强化监管。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及省实施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产前诊断管理办法》,强化对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组织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诊断技术人员参加省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考试,并换发《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确保依法执业和服务安全。 

  44、规范辅助生殖等技术服务。加强辅助生殖机构和产前诊断(筛查)机构动态监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开展日常监督与随机抽查,加强部门协调,探索建立卫生计生主管、多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综合监管机制。 

  45、强化爱婴医院管理。严格按标准开展爱婴医院复核评估,提升爱婴医院影响力。按照我省新修订的爱婴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估标准,强化对产儿科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将达到一定分娩量和合格助产技术服务条件作为申报的前置条件,提升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技术服务能力,加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 

  46、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按照省要求,落实出生医学证明相关档案进档案馆工作,规范归档目录、时限、内容和流程等事项,加强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强化对助产技术服务的事后监管,满足社会对出生医学证明的利用需求。围绕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空白证件管理、废证管理、档案管理、印章管理等重要风险防控环节,开展法制教育和培训,提高证件管理责任意识,规范证件签发工作。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