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虎机平台

图片

首页 >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索 引 号:    012948253/2022-28715 信息分类:    卫健、妇女儿童、体育 / 重点工作 / 其他
发布机构: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22-03-25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南京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文  号:     关 键 词:    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南京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为深入推进健康南京建设,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根据《江苏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新老虎机平台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编制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紧紧围绕健康南京建设,全面落实国家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逐步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为决战脱贫攻坚、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有力保障。

——居民健康水平居全国前列。全市居民三大基本健康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底(下同),全市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83.88岁,比2015年提高1.69岁。婴儿死亡率1.94‰、孕产妇死亡率6/10万。全市目前共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39个,比2015年增长47.15%;总床位数6.29万张,比2015年增长36.05%。全市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床位数6.76张、执业(助理)医师4.06人、注册护士4.88人,均位居全省首位、副省级城市前列。深入实施健康南京行动计划,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并稳步提高。实施卫生城市长效管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成绩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9.9%。溧水区全面打造健康中国国家试点样本。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策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阶段,累计收治本地确诊病例93名、境外确诊病例23名,其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仅10月龄,全部治愈出院。先后派出514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涌现出徐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20217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面落实国家工作组和省各项工作部署,迅速集结力量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围绕防输入、防扩散、防反弹,做到核酸筛查检测见底,流调溯源、隔离转运彻底,社会面管控、医疗救治和群众生活保障到位,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认真汲取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制定出台《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立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全市共有83家核酸检测机构,常规日检测能力达56万份。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基本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成综合、中毒、传染病、儿童等多个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有效处置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有效提升。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成效明显。标准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率达100%,儿童预防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全市实现传染病归口管理和集中收治,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管理体系保障有力。作为国家试点城市,全面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模式。全面推开医疗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审批事项群众满意率100%。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网络体系基本建成。溧水区、六合区建成二级妇幼保健院,江北新区、江宁区按照三级标准规划建设妇幼保健院。全市共建成515家社区亲子室、760家托育机构,进一步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最低补助标准提高至100元,服务内容31项。代表江苏省参加2019年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考核获第一名。全市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59.26万份。

——综合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2019年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试点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率先在国内探索实施院长年薪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院长年薪挂钩。市级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显著,三家医院达到A类等级。分级诊疗制度和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组建医联体52个,共建联合病房97个,涉农区全部完成医共体建设。全市设置家庭医生工作室237个,组建家庭医生全科团队1002个,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4.08%。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细化综合监管部门责任分工,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现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实现零差率销售,全面构建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核心控制指标全部达标。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持续均衡。完善医疗资源布局规划,严格控制老城区医疗机构建设规模,积极鼓励引导医疗资源向新城区拓展。建成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初步构建大传染病防治格局。建成儿童医院河西院区,有效缓解儿科资源短缺矛盾。建成鼓楼医院江北院区,填补江北优质医疗资源空缺。建成市中医院新院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全市拥有三级医院37家,涉农区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年诊疗量突破9000万人次、住院人数超190万。全市拥有急救站点86个,救护车170辆,成为国家首批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试点和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试点城市。全市年献血量达到31.5吨,千人口献血率为23‰,高于国家千人口献血率15‰的目标。儿童、康复等薄弱专科建设得到加强,儿童专科床位数达到3400张,全市新增6家二级康复医院,康复床位数2956张。建成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全市共有1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67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市基层机构床位数达11957张,基层卫生人员数32381人。创成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省社区医院32家、省示范卫生院13家、省示范村卫生室142家、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3家、省特色科室31个。建成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江宁区、溧水区、浦口区建成三级中医院。南京市和江宁区、玄武区等九个区均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医疗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59个。市直属单位均建成科研中心(专用实验室),科研专职队伍近200人,博士比例超过80%。建成全市多中心临床生物样本库,持续推进全市十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五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8项,资助经费2.7亿元。鼓楼医院孙凌云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市共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7项。启动建设南京市转化医学研究院。市中医院多学科一体化诊疗创新模式在全国推广。智慧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各区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均达到省级测评4级标准以上。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18家,建成南京远程医疗会诊、临检、影像、心电、病理等五大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南京12320公众健康平台注册用户超过500万,总服务量超过5000万人次,位居全国前列。

——人口与家庭发展有效促进。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100%,开展人口监测预警工作,保持人口适度增长。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水平,构建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建成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和3家安宁疗护试点医院。完成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和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开展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风险评估。

(二)面临形势与挑战

1.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对卫生健康发展提出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南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重要机遇期,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尚未全面落实,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仍然侧重于医疗服务,距离医疗健康以预防保健为重点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医学科研创新发展亟需加强,学科及专业影响力有待提升。创新型精准医学和临床研究不充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全市新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不够。智慧医疗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与新形势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匹配。

2健康中国建设为卫生健康发展指明新方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健康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明确提出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框架26项指标,为新老虎机平台卫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卫生健康发展提出新任务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还存在中高端人才缺乏,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等问题。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的建设规模和设施标准与一些副省级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明确指出,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卫生健康工作机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提升传染病检测能力。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提升先期处置能力。

4.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卫生健康发展拓展新空间

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打造健康长三角,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南京都市圈一体化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市将着力打造幸福都市圈示范区,深化医疗资源协作联动,发挥南京医疗优势,以集团化、企业化运作模式,设立医疗分支机构,建设都市圈智慧医疗平台,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5.人口老龄化为卫生健康发展带来新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全市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超过83.88岁,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1%,已远超10%的老龄化城市标准。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在不断改善,但老龄化同时带来许多突出矛盾与问题,老年病、慢性病人数持续增多。如何完善高龄老人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养融合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老年生活需求,是新老虎机平台当前一段时期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6.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卫生健康发展提供新支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科技和生物材料等前沿科技的融合,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正在引领医疗研发、远程诊疗、临床数据采集等多项创新举措落地,在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现代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5G时代的到来,为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智慧医院建设将改变患者看病就医方式,人工智能应用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互联网医院将助力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对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健康中国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实施“1+1+5”战略,即坚定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一个目标;坚持健康南京建设一条主线;实施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项重点任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南京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健康优先、预防为主。积极推进健康南京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2.需求导向、均衡发展。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有效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创新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新需求,持续完善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严格控制老城区现有医疗机构规模,鼓励引导各类资源均衡布局、统筹发展。

3.目标引领、开放创新。紧紧围绕健康南京建设总体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科学引领各项卫生健康事业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南京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综合优势,把健康南京建设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医学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4.合作共赢、数字赋能。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品牌医疗机构和高水平学科团队合作,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推进医疗机构联合发展,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注重强基层、补弱项、堵漏洞,全面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水平。

(三)总体目标

2025年,健康南京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不断推进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现代化、均等化、多元化。全面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公立医院治理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目标的医学专科建设高峰,医疗卫生科研整体实力及创新水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初步建成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卫生健康高地。

——健康南京建设不断加快,全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群众多元化医疗健康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到2025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5岁以上,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5.5人以上、拥有床位数达到8.4张以上,相关指标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医药卫生改革深入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深入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推动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基层能力建设全面达标,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医疗资源布局更趋均衡。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模式,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处置机制,构建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卫生健康体系。坚持创新驱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以建设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为目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均衡发展。

——医教研创新发展有效推进,医学科研首位度持续提升。完善科教创新发展机制和支撑体系,提高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效率。医学科技能力进一步增强,智慧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高,聚焦一体创新、标准引领、高峰突破,提高科教创新首位度,开创引领南京卫生健康科教创新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

领域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5年目标

健康水平

1

人均预期寿命

83.5

2

健康预期寿命

同比例递增

3

孕产妇死亡率

1/10

≤6.8

4

婴儿死亡率

≤3

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

6

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

%

≤9.2

健康生活

7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38

8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1

9

国家卫生(乡镇/省)数占比

%

60

健康服务

10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8.4

11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5.5

12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

6.88

13

每千人口药师(士)数

0.54

14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

4.5

15

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

2020年基础上增加50%

16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4.5

17

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55

18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

≥75

1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

%

50

20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

%

100

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比例

%

40

健康保障

22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20

健康产业

23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年均递增

%

8.5

三、主要任务

(一)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医防融合、平战结合、联防联控,健全快速响应机制,构建全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平台,健全监测预警机制,精准研判评估各类风险等级,按程序和等级启动应急响应。健全长三角及南京都市圈城市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长三角和都市圈城市之间协同合作机制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能力提升。健全平战结合机制,做到医防结合。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按照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定位,以疾控机构、传染病专科医院、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院前急救机构为纽带,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建立权责清晰、功能完善、运转高效、协同联动、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强化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布局,开展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设卫生监督实训基地。健全公共卫生研究体系,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提升传染病临床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将公共卫生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压实属地责任,落实部门职责。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落实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强化公共卫生网格化管理职责。

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扁平化管理,构建市级卫生应急管理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基于多部门、大数据、实时化、一体化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管理。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商和决策咨询机制。构建多层级的监测预警体系,建成覆盖全市的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打造前沿监测哨点。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加强疫情研判专家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规范化流程,配备配强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等队伍,足量储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完善传染病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建设。积极拓展应急社会治理体系。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专业队伍和储备队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全市一体化疫情防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全方位防控管理要求。完成全市智慧疾控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疫情监测信息全覆盖。完善发热门诊发热预检发热哨点网络体系,提升传染源甄别和预警预测能力。提高病原鉴别能力,建成南京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配备一批快速移动生物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建立辖区检测机构和资源储备库,提高应急状态下的病原检测能力和效率,实现2天内完成全市域内的全员核酸检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成由定点救治医院、应急储备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应急医疗救治网络,建设全市传染病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加强院感防控,强化各级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主体责任、岗位职责和培训责任,配备达标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提高心理服务能力,建立社会层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个人心理问题和社会心理反馈机制,配备一定标准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全面落实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严格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健康企业创建。加大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力度,提升职业病危害风险监测水平,增强职业病诊疗、救治、康复能力。加快职业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新型职业健康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不断创新职业健康管理方法,持续提升职业健康服务能力。

??????????????????专栏1 ?公共卫生多元支撑工程

1.新建市疾控中心。完成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扩建工程,建设国家级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新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雨花台区疾控中心。新建江北新区公共卫生中心。

2.整合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立南京市公共卫生检测中心和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设P3实验室。建设南京地区中毒检测中心。

3.市区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配备全面达标。建设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基地。

(二)全面推进健康南京建设

普及健康生活。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将健康科普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普及全媒体健康教育,严格规范媒体健康栏目和健康医疗广告审核。加强基层社区、公共交通、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健康知识宣传,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等紧密结合,开展健康大课堂巡讲,大力开展公共卫生知识科普。到2025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8%

优化健康服务。加强计划免疫工作,适龄儿童计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加大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力度,强化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源头治理和综合防治,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强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防治,实施慢病干预计划。推进常见癌症的预防筛查。完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各级各类精神病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医院设立精神(心理)门诊。规范开展精神病患者随访管理、服药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到2025年,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5%,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5%。持续开展各类健康环境监测,提升饮用水实验室检测能力。

完善健康保障。开展全市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膳食结构、膳食习惯等研究。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医育服务水平。对孕妇、婴幼儿、学生、老人等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掌握学生餐营养现状,在学校、养老机构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和干预,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建设健康环境。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溧水样本建设。继续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主题公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培育健康家庭、健康市民,推介健康生活传播达人。推进合理膳食普及行动。加强控制吸烟工作,到2025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不低于50%,全市无烟党政机关持续保持全覆盖。

发展健康产业。落实社会办医扶持政策,鼓励与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医疗协作。支持社会办医向高端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健康数字化发展,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手段,培育健康管理、医养康养、老年护理、婴幼儿照护等健康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健康旅游、健身休闲、养生保健、旅居养老等健康产业,促进健康新消费。推进江北新区医疗集聚区建设,依托园区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科研、药械研发、审查检验等资源,建设医研产融合的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三)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持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健全医院运行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探索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全面推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以及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探索建立分类管理、多方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调整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全面实行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探索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医保基金按人头支付等改革。构建医疗卫生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医疗机构行风长效机制建设督促检查。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开展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符合条件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设社区医院,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完善基层卫生骨干人才标准、范畴及相应薪酬政策,适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稳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水平。逐步推进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改革。

(四)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全力打造区域专科医疗高峰。着力构建以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专科医疗机构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区域内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平台,积极推进医疗中心向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迈进,推动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提升。支持鼓楼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拓展,推进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建设。重点将鼓楼医院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和骨科,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科,脑科医院精神科,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市中医院肛肠科等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科诊疗中心。支持市第二医院争创华东地区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市儿童医院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市口腔医院争创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及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加快脑科医院胸科院区建设改造,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统筹指导南京都市圈城市合作办院、专科联盟建设、加强远程医疗合作建设。推进医疗服务创新发展,加强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重点向江北新区等板块集聚,完成三级医院在所有板块全覆盖。新五区加快推进区医院、区中医院提档升级,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新五区重点办好儿童、精神、康复、老年病、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分别达到二级以上专科医院水平。50万人口以上的涉农区设立1所以上二级老年医院,促进不同类别机构服务功能衔接。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区域医疗中心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持续优化医联体建设。完善全市医联体建设规划,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加强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推进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所有政府办镇卫生院全部纳入医共体。加快推进国家级医共体(溧水区、高淳区)试点工作和所有涉农区医共体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建设评判标准,推动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省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优化完善城乡居民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提升主城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综合服务能力,改善现有建设规模、床位、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满足基本的老年护理、儿童保健等医疗卫生需求。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依托重点中心镇或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辐射周边2—4个乡镇,服务10万以上人口。完善医疗资源欠发达区域的基层医疗卫生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全市建成70个社区医院,11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300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

加强院前急救服务。完善急救网络布局,提升站点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血液保障供应能力。加强医疗质量管控,强化临床路径管理,优化护理服务。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群众就医感受。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全面推行预约诊疗和日间服务,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完善一体化过程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持互联网医院发展。

促进社会办医协调发展。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支持优质社会办医扩容。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健康服务模式。支持举办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血液净化、安宁疗护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

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推动医疗机构根据自身能力建设和疾病诊疗需要,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及省组织集中采购药品、国家医保目录药品、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和生物医药创新产品,逐步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持续完善基本药物的科学管理。强化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使用管理主体责任。加快医疗机构药学学科转型发展,实现药学服务模式提档升级。完善药事质控体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进药学人才引进和培养,扩展药学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五)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全面落实国家《中医药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打造全国示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二级以上中医院全面设置治未病科,加强慢病综合性防控。实现涉农区三级中医院全覆盖。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阁建设达到100%。推进中医药全面融入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实现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全覆盖,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区)。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提升中医应急和传染病防治能力。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率。持续做好名老中医师承带教工作,重点传承金陵医派,增进中医药文化宣传与对外交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专栏2 ?中医传承与创新发展工程

1.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床均建筑面积全面达标。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数达到1.1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1人。

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形成3—4个可推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中医馆建成率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标准化中医阁建成率100%

3.中医药创新驱动能力建设。创建1个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推进国家区域中医(肛肠)医疗中心建设。新增2所三级中医医疗机构,2—3所区级中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院水平。创建2—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5—20个省级重点专科、25—30个市级重点专科。

(六)全周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生育配套政策,推动与生育政策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构建支持家庭生育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深化人口家庭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做好政策储备,妥善处理好政策衔接问题,为生育政策实施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建立健全人口监测制度。做好人口和家庭发展监测调查,加强出生人口监测统计,及时掌握出生人口动态,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科学分析人口发展态势和生育形势。提高全员人口信息质量,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业务协同,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加强计生家庭扶助关怀。全面兑现奖励扶助政策。做细做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帮扶工作水平。

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推进托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以保健为主,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健康服务理念,完善四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划建设。推进江宁区、江北新区、高淳区妇幼保健院建设。推进其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省级基层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妇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建设,满足全市妇女儿童就医需求。

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临床救治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以及高危因素分级分类管理规定,强化对孕产妇和儿童高危因素的筛查和服务管理,争创省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临床救治中心。改善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建立妇幼健康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开展爱婴医院创建和复核,推行儿科医务人员进产房制度,倡导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控制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规范提供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加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

加强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强化对孕产妇和儿童的合理膳食指导,预防和控制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开展妇女儿童精神卫生咨询和服务。实现以区为单位的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全覆盖,开展宫颈癌消除行动,实施在校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完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规范产前筛查服务,提高产前诊断服务能力和胎儿期缺陷发现率,减少出生缺陷致残率。

(七)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完善对老年人的关爱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鼓励在医疗资源充足情况下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发展老年医学技术,推广应用老年人健康标准指标和评定方法,加强老年慢性病和共病诊疗技术研发,提升老年医疗救治水平。推进老年医院建设,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全面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深化医养签约合作,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养服务,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多元发展。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改善老年人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深化安宁疗护试点,探索机构社区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医疗支持。

????????????????????专栏3?? “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工程

1.老龄健康保障工程。建成1所三级老年医院,人口超过50万涉农区建成1所以上二级老年医院,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符合标准的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85%以上。建成3所市级老年大学,各区至少建成1所老年大学,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达25%以上。

2.妇幼健康保障工程。新五区和江北新区全面建成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院。90%以上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要求,60%以上的区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设置妇产科、儿科住院床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妇幼健康服务门诊建成率达到100%以上。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稳定在95%以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八)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南京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实力,探索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创新体系模式。建立实施学科单病种医教研一体化模式。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科教基础水平能力。整体推进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生物样本库、智慧信息平台、教学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发展机制和支撑体系,促进卫生健康科教转型创新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研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强化业内协同、跨界协同、产业合作融合、智慧互联协同。加快建设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院和转化研究院,积极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构建基础、临床、转化应用三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推进全市卫生健康资源、平台开放合作、共享开发,切实提高卫健科技成果转化率与转化效率。创新突破一批医学前沿重大关键技术,实施应用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技术。

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聚焦一体创新、标准引领、高峰突破,提高科技创新首位度,开创引领南京卫健科技创新发展新局面。创建南京卫健一体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模式,突出标准化、规范化和示范性。鼓励项目研究中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实现在中华医学会专业分会副主委及以上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的重大突破,实现市级医院院士零的突破,逐步提升杰出青年项目、优秀青年项目、创新人才团队规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级科技成果等突破性项目课题与成果明显增加。

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将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健康南京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加强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精神卫生、感染病学、重症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职业健康等紧缺人才培养规模。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健全退休人员返聘制度和使用机制,支持身体健康的退休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服务。完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建设全覆盖,深化城乡对口支援,促进优秀卫生人才下沉和资源共享。

?????????????????????专栏4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提升工程。国家级课题突破700项,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10项以上。

2.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南京多中心临床生物样本库资源超过100万份。新增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1—2个部省共建中心。

3.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程。建设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院和临床医学转化研究院,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产出5—10项市场化创新产品。

(九)加快智慧医疗体系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互联共享、集约高效、安全运维的原则,全面加强全市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对标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完善全市智慧医疗建设整体布局。实现公共卫生与智慧医疗平台和相关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务实应用。强化长三角地区和南京都市圈城市合作,实现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数据实时采集、智能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智慧医疗卫生服务。

分步推进南京市智慧公共卫生平台和智慧疾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融合疾控、急救、血液、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健康教育等内容,以信息安全、标准规范、运行维护三大体系为保障,以覆盖全市各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安全网络为支撑,建设南京市智慧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智能化疫情防控平台、疾病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价、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支持四大业务应用系统。围绕传染病预警决策、实验室管理、内部控制等,着力构建监控、预测、预警、演练一体化,通过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做好研判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专栏5?? “十四五卫生健康重点工程

市级项目: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病房楼、南京鼓楼医院江北院区二期、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二期、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二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异地建设等。

省市共建项目: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扩建工程、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省肿瘤医院江北院区、省康复医院(溧水)、省中医院牛首山分院、省妇幼保健院雨花院区等。

区级项目:江北新区妇女儿童健康中心、江北新区公卫中心、江宁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江宁区二院异地新建、江宁区妇幼保健院、六合区人民医院新病房楼、市红十字医院东部院区、浦口区中心医院(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燕子矶新城医院、栖霞医院异地建设等。

社会办医项目:南京国际医院(暂名)、前海医院、恒瑞医院(暂名)、梅山医院改扩建等。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建设,把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维护人民利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明确工作目标,认真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系统协调机制,合力推动规划实施。各区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十四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细化分解任务,确保与市级规划协调统一。

(二)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政府卫生健康服务投入的主体责任,完善医保筹资,建立多渠道、多样化资金投入,有效减轻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健全考核机制,强化支出责任落实,合理安排预算,加大向薄弱地区、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切实提高卫生健康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把握双循环战略发展机遇,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三)加强监督评估。建立健全规划评估监测机制,加强规划执行情况评价监督,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监督重大项目执行情况。各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规划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落实责任,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保证规划任务按时序推进。将本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市政府各部门、各区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规范问责程序,加强督查与约谈,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四)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党的卫生健康方针,普及卫生健康科学知识,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培养更强的政治意识、担当精神和专业化能力。强化卫生健康领域行风建设,大力宣传系统中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维护提升行业良好形象。加强卫生与健康法制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依法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注重关爱医护人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和需求,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及时化解卫生健康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

?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20211231日印发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