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虎机平台

图片

首页 >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索 引 号:    012948253/2022-62470 信息分类:    卫健、妇女儿童、体育 / 重点工作 / 通知
发布机构: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22-07-01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新老虎机平台“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  号:     关 键 词: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新老虎机平台“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各市属委管医院: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按照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健康南京建设总体部署,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经研究制定《南京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现将规划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

?

?????????????????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628

(信息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南京市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按照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健康南京建设总体部署,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全市护理事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将护理事业发展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局,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为重点,完善护理管理机制,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丰富护理专业内涵,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全市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十三五期末,全市注册护士总数达4.55万人,较2015年增长57.6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3.5提高至4.88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略有下降,由1:1.29降至1:1.20;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总数为9099人,较2015年增长130.24%。全市护士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升,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143人,占比0.31%三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为1:0.72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为1:0.47;二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为1:0.53,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为1:0.38,较2015年均显著提升。

2.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强化基础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深入探索医护协同、多学科合作的个案管理护理服务模式,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南京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结合新老虎机平台实际,制定并完善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在全市二级医院推行10项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监测,动态监控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实现新老虎机平台市属三级医院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上报率100%

3.护理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危险,切实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医疗机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全市41家二、三级医院全面推进护士岗位管理,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管理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基本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强化护士岗位培训,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落实率100%,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落实率达61.12%,实现护理管理者上岗前培训全覆盖。

4.护理服务领域深入拓展。全面实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探索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初步形成以护理院等专业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现全市12个行政区域全覆盖,创新构建专业护士服务为主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补的护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进延续护理、居家护理服务,深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以老年综合评估为核心开展多学科整合型护理服务模式,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专业、便捷的康养护理服务。

5.专科护理水平稳步提升。建立15个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开展16个专业的专科护士培训,依托省、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共培养省级专科护士744名,市级专科护士885名。全市二、三级医院积极开设专科护理门诊,共计开展18项专科护理类目,就诊人次近90万,满足患者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逐渐形成研究型护理人才梯队,全面推进证据临床转化,深入开展老年护理服务、慢病管理、安宁疗护等领域的护理研究,不断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6.中医护理内涵不断深化。全市中医医院切实落实新入职护士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中医护理人才分层培养制度,建设市级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完善中医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常见病症中医护理优势技术方案,推广实施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加强中医护理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在慢病管理、养老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推广与有效应用,为中医护理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

(二)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全市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护理事业发展指明新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总部署,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将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护理服务,增进全民健康福祉。

2.医防融合对护理事业发展赋予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建立平急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护理支持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大培养应对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士队伍,特别是呼吸、重症、感染等专业领域护理人才的储备与培养,着力提升护理队伍防控救治水平。

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新任务。健全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要持续强化涉老护理人员培养,有效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创新发展多元化老年护理服务模式,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差异化健康需求,缓解老龄化社会的照护压力。

4.推进科技创新为护理事业发展提供新动力。科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护理工作应积极贯彻落实四个面向要求,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建立健全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开展跨领域、多部门联合科研攻关,从体系、技术、模式、管理、人才等多维度统筹推进,持续发力,引领护理学科建设新发展格局。

5.着力信息化建设为护理事业发展提升新效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卫生健康领域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变革、护理服务效率提高、护理资源配置优化,引领新老虎机平台护理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持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稳步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不断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大力发展护理健康产业,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推动全市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服务大局。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推进健康南京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护理服务。

2.能力建设,高质发展。强化护士队伍建设,不断增加护士队伍数量,优化队伍结构,注重护士能力培养,实施科学岗位管理,全面提升护士队伍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促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3.规范管理,保障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及护理核心制度,依法规范护士执业行为,强化落实护理基础管理,提高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以质量指标为抓手,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4.服务创新,增加供给。拓展护理服务领域,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深入推进实施老年护理、居家护理、延伸护理等新型护理服务模式,进一步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全市护理事业达到以下目标:

——护士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护士的数量、结构、分布、能力、素质能够适应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护士培养与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护理人才。

——护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升护理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护理岗位管理进一步科学合理,护士职业满意度显著提升,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纵深发展,不断扩大基层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夯实护理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区级护理质控中心,完善护理质控网络,促进全市护理质量同质化。护理专业质量控制指标有效落实。

——护理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着力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护理服务,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大力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积极开展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推动护理服务改革创新,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基层护理服务进一步深化。建立健全基层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基层护士数量和能力与基层医疗机构规模和服务功能相适应。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

——护理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护理学科定位进一步明确,基本建立护理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专科发展体系、护理研究体系,培养一批护理学科带头人,创建一批护理临床重点专科,护理学科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

2020

2025

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4.88

5.3

预期性

2.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

11.20

1:1.20

预期性

3.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

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

?

?

10.72

10.47

?

?

10.85

10.65

约束性

4.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护士比

实际开放床位与全院病区护士比

?

?

10.53

10.38

?

?

10.75

10.55

约束性

5.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

/

100

预期性

6.老年护理专业、儿科护理专业、助产护理专业、传染病护理专业、急诊急救专业、重症监护专业、血液净化专业、手术室专业、消毒供应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

/

100

预期性

7.中医院(科)中医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

/

60

预期性

8.专科护士培养人数

/

2000

预期性

9.市级护理临床重点专科数

/

14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1.持续增加护士数量,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重点针对老年、急危重症、母婴、传染病、精神卫生、麻醉、儿科等专科护理特点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特征,合理增加护士配比,将床护比指标纳入医疗机构评价及重点专科评审,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岗位的护士数量,同时兼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紧急需求的人力储备,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不低于95%。充分发挥护士在临床护理、疾病预防、康复促进、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2.强化护士分层培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进一步完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强化新入职护士岗前及规范化培训,重视临床护士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加强骨干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等岗位培训,鼓励在职护士提升学历层次、职称等级。落实血液净化中心(室)、重症监护室、内镜室(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等特殊岗位护士上岗前培训与考核制度。扩大专科护士培养的规模和范围,完善专科护士的培养培训及继续教育体系。

3.强化基层护士培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护士队伍建设,以解决基层患者实际健康问题为导向,针对基层护理服务职能和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大纲以及能力评价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基层护士开展专项培训。鼓励引导高年资护士、退休护士到基层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护士在健康管理、母婴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促进、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领域的综合护理能力。

4.深入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健全多层次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院校协同创新机制,利用附属医院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加大在职护士学历层次提升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满足临床护理队伍建设需求。推动形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护理人才,积极开辟护理学科带头人、专科护士、科研护士、基层护士等多层次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和成长路径。

专栏1? 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护理应急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储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人才队伍,包括急诊急救护理人才、危重症护理人才和传染病护理人才。医疗机构加强急救专项技术与危重症护理专项技术培训,护理应急人才队伍储备不低于医疗机构护士总数15%。培养市级传染病专科护士100名,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护理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制定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多种形式的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引育并举,培养护理硕、博士200名。建立健全人才分类管理机制,力争培养在国际护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护理专家2~3名,培养临床护理领军人才3~5名,学科带头人30名,青年拔尖人才300名,进一步打造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人才梯队,推动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面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对照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切实解决患者问题、促进患者康复为目的,夯实基础护理,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强化护理人文关怀,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扩面提质,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不断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进一步加强新老虎机平台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专业化建设,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区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专项护理质量管理组。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健全护理风险防范体系,强化基础管理,严格落实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完善质量控制管理路径,促进护理质量同质化,不断提升全市护理质量安全。

3.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实际健康护理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护理服务。规范专科护理门诊工作,在肿瘤护理、慢性病护理等专科专病领域探索实施医护协同、多学科合作的个案管理,促进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管理一体化。深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和安宁疗护工作,统筹区域护理资源,为高龄、失能、生命终末期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群众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养生保健知识,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三)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深入推进老年护理

1.加强老年护理专业培训。加强老年护理服务护士队伍建设,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医疗机构内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对二级医疗机构、护理中心、康复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士的培训,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化适宜技术培训,提升老年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为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制定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服务和技术标准,加大老年护理服务行为规范管理和质控力度,确保老年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

2.丰富老年护理服务内涵。增加多层次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深入推进以护理院等专业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规范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加强医疗机构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提供多学科整合护理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和延伸护理服务,搭建机构、社区和居家老年护理服务平台,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探索设置日间护理中心、呼叫中心或家庭病床,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护或上门护理服务。

3.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安宁疗护专项培训,提高安宁疗护护理服务能力和质量。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护理院内设安宁疗护床位,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有效增加安宁疗护服务供给,满足老年慢病终末期、老年肿瘤晚期等患者的需求。参与制定安宁疗护服务临床指南和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安宁疗护相关护理流程、工作制度等,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及适宜技术在老年临终患者症状管理及舒适护理中的作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4.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及分级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职业守则,落实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健全培训考核与服务质量监督制度,全面提升医疗护理员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进一步充实老年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深入探索居家养老护理员供需高质量匹配的资源配置及运作机制,拓宽医疗护理员社会就业渠道,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满足群众和社会需求。

专栏2 老年护理服务项目

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及服务项目:开展老年护理市级专业培训,规范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护理服务,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工作,全面推进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培训,培训人员200人。

老年居家护理项目: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型业态,并与家庭医生签约、延续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家庭病床,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健康护理需求。

安宁疗护项目:深入推进安宁疗护服务,进一步探索机构、社区和居家等安宁疗护多元联动工作机制,规范服务。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推广促进患者舒适的适宜护理技术,为老年终末期患者提供舒缓护理服务。开展市级安宁疗护项目培训,培训人员200人。

(四)促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支持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护理联合团队、专科护理联盟等,切实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帮扶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明确基层护理职能定位,拓展基层护理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基层优质护理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护士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护士专业化培训,加大社区专科护士培养力度,提升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综合服务能力。

(五)强化护理岗位管理,完善护士激励机制

1.优化临床护理岗位设置。科学评估临床护理岗位需求,进一步优化护理岗位设置,保障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在急诊急救、危重症护理、老年护理等专科,内镜中心、手术室、麻醉科、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室、血液净化中心等特殊岗位增加和扩展岗位数,强化上岗前培训与考核。建立基于护理实际工作量的动态护士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完善机动护士库运行及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力应急调配。

2.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以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健康结局为核心,建立健全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岗位职责履行、临床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结合医院实际和岗位职能,逐步细化考核指标维度,增加风险系数、技术难度等,促进考核的客观公正。

3.优化护士执业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保障护士在工资待遇报酬、社会保险、卫生防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医疗机构应多措并举,关心关爱护士,降低护士离职率,稳定护士队伍。通过绩效改革,同步提升护士薪酬水平,编制内外护士实现同岗同薪。确保护士享受与其他医务人员同等的职称晋升、教育培训待遇,改善护士工作条件,提供必备护理及防护用具,预防职业暴露,确保护士执业安全。

(六)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

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护理学术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及高等院校护理相关学科等优势资源,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护理学术平台,加强护理学科建设,进一步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以满足重大疾病、重点人群临床护理需求。强化护理领域科研攻关项目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支撑作用,建设一批护理临床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促进护理产业化发展。引育并举,培养一批政治品德好、基础扎实、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在主干学科打造一批人才梯队合理的护理学术团队,引领全市护理学科发展。

2.建设护理重点专科,强化护理专业内涵。开展护理重点专科评审,打造和培育一批市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鼓励各区卫健委、各医疗机构加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经费投入,根据专科专病护理特点,培养专科人才、建设专科基地,重点关注急诊急救、危重症、呼吸、传染病、儿科、中医、助产、精神卫生等专业领域。推动专科护理和亚专科护理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显著专业护理特色的优势专科。

3.注重临床护理研究,推进护理技术创新。鼓励三级甲等医院,特别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加大护理科研投入,设立护理科研基金,探索建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引导医疗机构开展系统性科研思维、科研方法的系列培训,培养一批护理科研骨干。依托现有资源规划设置市级临床护理研究中心、中医护理传承创新中心等,推进护理科研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护理技术攻关,开展前沿护理专业领域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形成护、教、研、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学科整体发展态势,提升新老虎机平台护理专业在全国科技量值的排名。

专栏3? 护理专科建设四百项目

百家标准化专科病区创建项目:开展专科护理标准化病区的创建工作,全市范围内形成100家专科护理标准化示范病区。

百项专科护理技术建设项目:开展临床专科护理技术标准申报工作,形成100项临床专科护理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促进专科护理技术标准化、同质化。

百项临床护理科研资助项目:推动护理科研项目申报,力争形成100项临床护理科研项目,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人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患者临床护理问题。

百项护理科研成果奖励项目:开展护理科研成果申报工作,奖励100项价值护理科研成果,促进护理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推广。

(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中医护理建设发展

加大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力度,依托中医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等平台,有序推进市级中医专业化护士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中医辨证思维的护理骨干人才、高级实践人才及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深入推进中医护理门诊建设,建立中医护理技术规范标准,全面推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医养结合机构的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慢病管理、老年护理、家庭照护中的作用,构建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护理的健康服务需求。

(八)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护理

加强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安全预警上报系统,全面推动护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全市护理质量指标的监测、分析与反馈,实现质量可追溯,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智慧化水平,探索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等智能设备节约护理人力,提升护理效率。加大智能可穿戴设备、远程家庭监测、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等应用,为进一步探索优化机构-社区-居家护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延续性护理服务,满足老年、慢性病等居家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

(九)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助力护理产业发展

推动护理事业改革创新,重视护理产业发展。推进医护康养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同时开办护理院或康复医院,发挥护理在康复治疗、生活照料、养生保健、安宁疗护一体化服务的作用。鼓励医疗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合作,积极开展护理设施设备等产品研发,发展智慧养老等产业。举办全市护理技术创新大会,进一步促进护理领域技术革新及产品转化,探索护理在医疗与养老、医疗与旅游、互联网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食品与健康等五大融合领域中的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护理事业发展是建设健康南京、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各区卫生健康委、各医疗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优化护理岗位设置、完善护理人员配置、提高护理人员待遇、保持护理队伍稳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等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配套措施,细化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确保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各项指标落细落实,见功见效。

(二)强化政策保障

推进护理事业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区卫生健康委、各医疗机构要在把握大局和大势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主动与编办、人社、教育、财政、医保等部门沟通协调,增加护士编制数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改进招聘政策。不断为完善护理服务定价提供专业建议与实践依据,力求涵盖病情观察与评估、健康咨询与教育、临床实施的专科护理技术等护理服务项目,进一步推进完善居家护理服务价格政策,提高护理技术在医疗服务能力和病种分值付费中的权重,充分体现护士技术劳动价值。依法依规保障护士权益,多方合力,共同助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营造舆论氛围

各区卫生健康委、各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形式,大力宣传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成效,选树护士典型,宣传优秀事迹,增强护士职业荣誉感,对在护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增进全社会对护理工作和护士队伍的理解,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与评价

各区卫生健康委、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区域、本单位护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勇于改革创新,认真落实本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优化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2023年,新老虎机平台将对各区卫生健康委、各医疗机构贯彻落实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5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